一、请用不超过I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0 Z5 Q( A& y& I. I, x; t
+ c* @+ Y" j3 J5 E 理解题意:2 q! _* D5 _7 S5 ?
% f! D# u* }8 G: P# B. U
(一)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E. T! s+ q8 p3 Y
% Z/ \5 k5 ^# L3 r H* |* O (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6 u) \1 B$ @8 `0 U, o
+ z/ e. Q/ m7 t; ], A0 m3 p (三)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 Y$ U: s# q4 c: ~
) V' y ]9 _' F* | (四)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5 J3 X3 P" a9 L
' I/ i9 L& D% E: T9 m7 h ]
答题步骤:7 X4 q- d) R0 p, e" G
- o) S; @+ S+ X$ `$ \9 s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8 `! F1 ^; q' z* e- H" V% N ^' K" K: T# q9 a9 u( m& }2 S% \5 o
(二)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 t' }2 H3 z9 |# G* X1 W% A) r% J# O1 v+ H e; X
(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5 Z7 f6 n! A6 b& Z' q( F
* S4 I8 s: m) \ 答题方法: 通过对书上所有答案的分析,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1 X* |& [. U6 L* E/ y7 }& f9 u! H3 Z3 S9 s$ P6 P4 v! E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0 l# R+ Z" d# M6 D- I8 _2 g
7 ^; w0 a) j0 m0 R, R" M& I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M$ L6 e. {8 {2 C$ Q# T
! R8 L3 [# {1 W; U 理解题意:: O, A( w2 H Q$ `9 x- M
1 n3 q( Y, V9 I8 J, c3 a$ U" G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3 G$ r& G* B! }; P" E" f; b/ W7 m2 y; D/ ~, Q$ n9 M5 {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I9 ? \# d9 U! y' o* |; h" N
3 Y$ ~6 x% x; `6 C l' R1 I 答题步骤:& b3 L. ^: w* E+ h6 S! B
+ O; c) m& j' L$ i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Z5 i) Z. j1 e2 x9 [% L
5 J2 U" V1 K& K) ]; i' t- Q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 S0 G3 X/ [3 ?3 x# D& @% X) R- r4 {2 u. y+ P. s
答题方法:
; k9 [ _2 j2 g+ m$ D7 o& y) E0 F& B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a、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b、建立……制度(体制),……" “C、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 m1 p% y3 \ `5 H9 X
: L$ _" q' P4 z1 G 2、职能分类法: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 "企业或单位"、 "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 "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4 | L! Y7 ]2 M: j: c) C, f% x
0 [8 J4 f# O c# g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
) @* ` }; v7 A. `# s! q0 s+ H" F/ c4 F
4、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0 N- ^: p9 i, @4 ^
" `' O, }2 B p
5、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 ?, b' ~9 N/ \& i
! Z6 o( ~5 n& q8 m/ S& C. k) L
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 L3 f7 d: z9 M8 z; U
' Y: L8 i- e/ P5 p4 a& k 理解题意:
$ H5 F' ^- {3 T. W. O% X; s8 B" g( x; y& O$ q( |0 C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y- X7 h1 ^& Y9 I9 c0 i% Z# j
+ z8 b7 n1 I$ y2 s; M9 c9 v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老秘网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 s0 ?+ {: |. }/ R& `! }" d3 s0 K" E: ^+ U4 e: ^; m' @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6 [3 T5 ?3 f W5 ?1 z
, ?1 l- N* Q' Q) m1 z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9 q# L+ J, L$ }7 T7 \5 |. i4 Z: N" d5 o4 n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x: Y7 T- b8 [3 r& f. n& u4 c
5 R; v3 e6 a4 v2 |* |: x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1 b' i) k2 ^3 O7 @. m
! T8 m+ [) N$ c. }
7、从本次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卷。
: b+ @. a/ g, e$ u; v& @- U2 [4 C# h5 F/ O1 Z- c r
写作步骤:: ?! s$ _: C4 h, I# z' L/ y
! E. U2 A5 m- Q" r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 l+ B# K/ [, \ c9 k$ M/ z0 V( R. f2 C
! _1 |" o: Y5 v" B) @6 i5 A: P3 K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 i) s8 M& F: Y
9 O5 u3 e0 o. [ L$ P3 ^! M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 Y7 { a1 x$ U: V) o3 u" Z7 K! D: W* B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
# k5 D: M2 {% k. S4 y
: Q( t" M: S1 k/ i7 H 文章写作:
# f: w; p3 N8 D$ W
0 E3 {8 `* F/ }8 \. y 1、标题。统观书中参考答案,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揭示内容的如 "关于MBA的思考",揭示主旨的如加快 "针对医院"的改革、为了中国能有更多的海尔、要敢于和洋人打官司、三讲教育绝不允许走过场。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让人一看便知论述的内容或主题。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要贴近材料来。
, Z$ W+ f* k; e$ _- L$ @( S; A' O7 D. t
2、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的。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I0 r, i' e$ i#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