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伟人周恩来,不仅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文秘工作方面也是一位身体力行和独具卓见的导师.今天,回顾他老人家关心文秘工作的论述及实践,对每一个文秘作者都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殷切关怀文秘工作,颁布第一个《文书处置办法;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党中央的文件数量不断增多.据有关档案史料记载,仅1929年1月至6月的半年时间内,中央秘书处收发文件就达4777件.如何处理和保管好这些重要的文件,成了当时亟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1931年初,周恩来对秘书处的同志说:"你们先去找阿秋(瞿秋白)提几条整理文件的意见."瞿秋白对文书学和档案学作过一些研究,因此他很快就起草了一个《文书处置办法》,周恩来审阅后批示:"试办一下,看可否便当."这个《办法》把文件分为四大类来处理和保管,在四大类之下又分了许多小纲目,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注",就是在保管文件的时候"一份存阅(备调阅及归还),一份入库,备交将来我们天下之党史委员会".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由"文书处理"而想到"我们天下",这是多么伟大的政治远见啊!这部《文书处置办法》是我们党内文书处理,档案管理方面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规范性文件,在秘书工作史和档案工作史上都具有重要位置.( }4 F i2 m5 E/ Z
% P/ c. m; O, K$ k m1 ~# X一是秘书要博览群书.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二是要抓紧一切时间阅读各种书籍和资料,包括政治的,经济的以及文艺方面的;三是要多读马列和毛泽东的原着;四是对地图既要读更要背,遇事要经常查,这样就能记得牢.秘书要替领导把关,特别是把好政治关.把关是当好参谋助手的重要方面.周恩来对秘书有这样一个要求:作为总理的秘书,在看报告和参加有关部委会议时,应当站在总理的角度设身处地了解情况,考虑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对一个报告或一份文件.秘书若没有看或者没有提出意见就不能送,送给他也会给打回来让秘书先看,提了具体意见后再送他审阅.秘书要勤恳,即脑勤,手勤,腿勤,不能主观臆断.秘书做工作既要积极主动又不能自以为是,自作主张,遇事要多请示,多汇报,以避免一念之差造成失误.秘书遇事要多联想,多设问,办任何事情都要多问些情况,多想想与此有关的问题.秘书人员要具备综合概括能力.为了提醒秘书注意培养这种能力,周恩来专门给秘书们题写了两句话:"注意综合,反对分散."他要求秘书在作书面汇报时事先立出纲目,作口头汇报时力争三言两语就能讲清一个问题.周恩来要求身边的秘书人员不要有优越感,不能有特权思想,应和群众打成一片,不要争名夺利.他对身边的秘书人员没有一点家长作风和居高临下的意思,对他们总是关怀备至.他对自己身边的秘书一是信任,二是尊重,三是平等,四是培养,五是关怀.试举两个例子加以证明.中南海西华厅的工作人员成立了一个互助会,每人每月交元钱作为基金.谁家里一时有了困难,就可以借这笔钱应急.如果有谁离开或调走了,交纳的钱如数奉还.周恩来知道后也交了2元钱加入了互助会.●黄禹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