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调研,既是政府系统办公室相对独立的两项重要工作,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调研是拓展信息广度和深度的必要手段,是开发高层次、高质量信息的重要方法。信息是提供调研方向和课题的重要渠道,是充实、丰富调研内容的主要素材。而且在信息分类中,就有一种信息叫调研信息。调研信息是信息调研的成果,是一种高层次、高质量、高品位的信息。从近两年的《政府工作快报》和《领导参阅》两个刊物看,多是一些工作进展、工作方法、经验介绍、成绩宣传类的信息。如孟津县提前完成上半年财政一般预算收支任务、洛宁县四项举措促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老城区百乐门广场项目进展迅速、嵩县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称号等等,很少有调研信息。
5 A. \7 B( K: B" W; R& C
. C8 F( z$ c0 Q! o所以,我们这次交流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加大信息与调研的融合,提倡我们信息工作者大兴调研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写出更多、更好的调研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超前服务。下面,根据安排,我就如何写好调研信息和大家共同交流一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 o, G H( E4 q* E6 g
6 C7 p' j2 R1 u" X6 t3 U/ P+ |毛主席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出真知,出良策,出创造,出人才。但是有了调查研究,怎么去写调研报告或信息呢?我觉得要想写好调研报告或信息,就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调查、二是研究、三是写作。这三个环节中,“调查”是“研究”的事实基础,“研究”是“写作”的关键和理论依据,“写作”是调查、研究的结果和具体体现。
/ E: k2 `( k6 I* l* o8 K: a
. w1 x1 y, A& R! S+ r% Y6 w
一、如何调查
7 Y" w/ K- u' L, T
9 ^! r `+ _5 g(一)要选好课题
0 ]9 c' A6 D& w, ~! a" K; m; {$ L; V$ V) ]* O: s
选题就是确立调查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选题是调查研究的起点,选题是否准确,决定了调查研究的成败。可以说,选题是方向,方向不准,调查研究必然要走弯路。同时,办公室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我们搞调研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搞大型长期的调研。因此,在选题上,要紧扣领导决策需要,搞一些“短平快,精准深”的调研。
! p& t& r6 ^$ v0 Z9 P2 S9 Y
* d8 J c& ^& j5 t) s根据这一思路,在调研选题上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把握“三个特征”。
( K( F6 d Y! Q) K/ o3 V, a& ?, o6 W. s6 i' ?
1.“一个中心”:就是政府的中心工作。比如,2008年底,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构建“三大体系、一个载体”,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自主创新体系。显然,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了当时全省、全市的中心工作。根据这特点,我们立即就全市17家产业集聚区建设在软、硬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较高水平的调研报告,一直到现在,这篇调研仍然对我老秘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 h7 E- e9 z. ?, P& [
Z% _; K" D* l& b2 W3 J7 R2.“两个重点”:就是“热点”、“难点”。所谓“热点”,就是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迫切需要政府解决的共性问题;所谓“难点”,就是经济社会生活中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的新困难、新问题。“热点”、“难点”问题是领导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从中选择课题,有利于我们抓住关键环节。从“热点”、“难点”问题中选择调研课题,最主要的是要抓好四句话,即:紧跟形势、领导关注、群众关心、急需解决。比如,2009年,全国上下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地方怎样扩大内需?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怎样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成了当时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一热点问题,我们通过调研,形成了《金融危机形势下保持洛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非常有借鉴意义的参考。再如,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上,毛万春书记提出,中心城市“不大不特”问题是影响洛阳发展的“三大难题”之一,要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必须突破规划、水系、文物、土地、拆迁和资金等“六大瓶颈”。六大瓶颈成了城建工作的难点。对此,市委、市政府两办立即组织调研,很快上报了《破解规划瓶颈的调研》、《破解城建资金瓶颈的调研》、《关于和谐拆迁的调研》等,这几篇调研,紧跟形势,及时准确,已全部进入领导决策。
& s' X2 H! g Z3 O* u* ]
! w0 Q; l+ b% e3 [9 Q6 b, F
3.“三个特征”:就是典型性、苗头性与适时性。典型性就是要求调研选题或是富有启迪和借鉴作用的具体经验,或是发展中特别突出的问题;苗头性就是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出现的新政策、新情况、新事物;适时性是指某一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体现,早了、晚了都不行,只有在领导关注、非常需要时,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如,我们新安县高考成绩连年创新高,稳居全市榜首,做法和经验很具典型性,因此我们可以以此为题,进行深入调查,推动全市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再如,为缓解发电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保障电力供应,促进资源节约,国家发改委自2011年6月1日起,对工业、农业、商业销售电价每千瓦时上调1.81分。市发改委根据这一政策新变化,上报了《电价提高对我老秘网市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很具有超前性,对我老秘网市及时调整策略、应对挑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4 S9 I" Q; a5 G; ]3 Z; A
+ z7 h/ q) n) f, s总之,办公室开展的调查研究,一定要突出服务性这个特点,始终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努力贴近领导的思路和脉搏,紧紧围绕领导决策过程来选题。在实际工作中,凡是领导关注的事情和问题就是我们调研时所应关注的。那么,怎么去捕捉领导关注点呢,就要做到我们经常说的“眼勤、耳勤、腿勤、嘴勤、笔勤、脑勤”。一要尽可能多参加一些领导同志出席的会议,从讲话中受到启发;二要悉心研究领导对一些公文、问题的批示,从中得到有价值的课题;三要随时随地留心领导的谈话,认真记录,细心揣摸,从中发现领导的关注点。
6 \$ w- Q# P% v) q
& g+ K2 v9 X8 `8 Q2 y" ](二)要定好方案
. P. G* M. A2 z% E* z
0 Q9 H1 E' K) z1 U
“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一个好的调查方案是确保调研活动顺利进行所必不可少的。如果把一次调研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调研方案就是一张系统工程施工图。制定调研方案,绘制好这张施工图纸,应注意把握以下五点:
. w3 e1 s( P: z+ P; K! N3 U
. r$ j0 Y ^$ K) [( V6 a, Z9 t" `, H0 ]一要做好必要准备。选题确定之后,有意识的去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政策,广泛收集、阅读、消化有关调研课题的各种资料,包括上级有关文件、经典论著、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当前状况和背景状况等资料。尽量做到手中有素材,心中有底数。
! e2 K4 o# @; o# z
7 r& ^- ^+ a3 L" P$ U4 L5 L+ U二要明确调研目的。目的性强,是调查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任何一项调研活动都是为了特定目的进行的,调研目的是调研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制定调研方案,首先就要明确目的,把制定调研方案统一到如何实现这一目的上进行思考和安排。目的不外乎辅助决策参考、反馈决策落实、反映情况问题、推广经验做法、提供工作建议等。
. e* |- i, }! t. P5 X
7 a: J- Q9 r- Z0 \( L三要圈定调研范围。包括内容范围、地域范围、单位范围和时间范围等。
7 ]: b6 l& ]8 b: J+ Q, s& k7 E5 T" i9 Q
四要选择访谈对象。根据调研目的和内容、地域、单位、时间范围的安排,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员作为对象,尤其要注意挑选有思想、有见解、敢讲实话的同志,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 Y I8 D* x0 l, x% m6 ?6 c4 j3 F6 V! q- D
五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根据调研内容的需要和调研主客双方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科学、便利、适用的方法,以便听到真话,得到实情。
+ e9 N9 A% n, B% ~! S, N9 Y% a4 o
0 N' ]" x9 ~1 E# a0 u; ^+ U8 j(三)要做好调查
3 ]- t1 y& v/ k
$ b2 w, y3 z6 N; j$ L
调查的方法很多,如,走访调查、开会调查、书面调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地考察等。像去年搞的《我老秘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调查》,就先后实地考察了用友软件、洛阳呼叫中心与金融后台服务产业园区、平安保险数据中心、太平洋门户老秘网等现代服务业企业,并采用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了调查。搞农民收入及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时则采用了问卷调查。今年年初我们搞的《破解城建资金瓶颈的调研》,就是在副市长史秉锐的带领下,赴昆明、福州、常州、合肥等4个城市就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
- x B; V& i1 [' g( U4 r- [" x9 I0 o$ s( p* g& r' W; ~0 X
调查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做到全面深入。
, C& _9 P9 U' |
5 Z. n2 `4 S. e( x一是要力戒浮漂。俗话说:“入深山采好药,临深池钓大鱼”。在调研过程中,要坚决防止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有扑下身子,沉到最基层,亲耳听、亲眼看、亲手记,才能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
' a" r6 N7 P5 S3 u) }; C- s% w( E$ O8 W
二是要正反兼收。下去了解情况,一般听到正面情况和成功经验多一些,哪一个单位也不愿把自己的工作说得很糟。这就要求我们尽量抓住问题的线索,多询问,多了解,注意收集来自不同方面的情况,尤其是要注意倾听不同意见,避免偏听偏信,导致调研结论出现不应有的偏差。
: t9 s+ T ~4 C/ h, f' _( ` ^- \1 d; `" {
三是要力求深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件事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看会有不同结论。实际调查中,要力求挖掘出更多的东西。调查越广泛深入,占有的材料越充分,对事物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就越符合实际,就越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到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8 _+ X3 }* @+ E
% r, W/ K0 J/ J1 m4 S' q
二、如何研究
, N- l3 }( N" V. ?( V) R. p
' f- X5 F8 B0 U8 a, \# s" N研究重点应该放在消化材料上。有经验的同志说,收集材料要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选择材料要精益求精,以一当十。这个意思是,占有材料要博,使用材料要精。搞调查,消化材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调查中获得的大量材料进行梳理、筛选,经过反复比较、鉴别、提炼,把调查中得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小中见大,实中见虚,微观中见宏观,个别中见一般。在消化调查材料时,主要是做好“五看”。
+ s9 `5 {! ~8 N$ D: T
( ^7 x: L. _9 `% a5 [% j一是站在全局思考问题,看方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现在一些同志习惯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研究问题、谋划工作,从局部看无可挑剔,但拿到全市、全局以后往往行不通。所以,研究问题必须把局部与全局联系起来,跳出小圈子在更大的格局中看问题想问题,这样我们所总结的经验、揭示的问题、提出的建议,才能符合我们所处的位置,才更容易为上下左右所接受。
! S; y" q7 `7 N5 r# ~
+ D0 G% J) V: y; m3 x! o9 e二是透过现象思考问题,看本质。坚持虚功实做,对占有的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研究,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抓住本质,引出规律性的东西。
- ^) Z7 s2 V/ @% `4 l8 H" B: @4 E
: V! M# E: t, V+ s; M三是面向未来思考问题,看趋势。既立足现有基础总结汇总,又着眼动态发展分析判断,使我们提出的对策建议更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3 y5 P, V b7 X
5 A( i3 [/ y" m/ W2 U- j5 E. s
四是上下结合思考问题,看实际。要注意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和领导的主张、意图,与我们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调研的成果特别是提出的对策建议,既符合上级精神,又切合地方的实际,增强决策的参考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
! e; Z! s6 y' }' H/ S: \" H6 n9 v# Z+ {( E1 s
五是对比分析思考问题,看特点。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对调查得来的素材,要善于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反复比较,努力在比较中发现特点、找到方位、优选方案、深化认识。
& \% U8 b" J6 Q
" J; _: T7 [2 X8 m+ U2 `+ K" q
比如,我们透过GDP、全口径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项目和招商引资额分别增长两组数据,得出重要结论:全市经济增长呈全面加速的发展态势;透过在全国中等城市中我们的人均收入、最低工资标准等指标排序没有明显变化,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追赶、跨越式发展的速度并没有完全提上来,效果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仍然需要快加速、紧加油。
) K( W- Q# R6 F3 T0 C
" k2 u. l- z8 K
三、如何写作
$ U5 g R2 S1 m5 K y
# J" s4 h4 n9 P, A) |我们的调查、研究,最终是要形成调研报告或信息。
$ n" z' a& s5 V0 q8 T9 o, B" t! A! ^. A0 v' K( A" x x, ?
(一)要了解调研信息的分类
1 F: V' E4 ~% t: e/ S% J7 ], k/ y! ^+ D1 L7 U: D1 Q
1.从调查目的和最终形成的书面信息的内容性质评价,调查信息大体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 j" d- I9 Y; q4 k. y' y v" V2 J( B9 @7 R5 c: H& b
(1)反映情况的调查信息。主要用于反映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或某一事物的基本面貌,目的在于报告全面的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如《发挥优势形成产业—关于偃师市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情况的调查》。如市人事局《关于我老秘网市行政执法队伍现状的调查》。
/ Y( `0 r$ U* z, h1 b
0 a( w6 K% b* O( L% y
(2)总结经验的调查信息。主要用于对先进典型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后,提出成功的经验和措施,以指导和推动面上的工作。《关于孟津县通道绿化建设工作情况的调查》,总结了“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广泛宣传、全民参与,严格标准、落实责任,强化督查、严格奖惩”几条经验,对其它地方搞通道绿化工作也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 X- s% v6 l8 t: _
2 ]6 m0 C% Z. r i) w5 Y(3)宣传新事物的调查信息。主要用于对出现的新生事物进行调查,以便扩大宣传,提高人们对新事物的认知度。
! B; d" O6 e( Z: p
1 R/ s, V0 ^% O- J M6 A3 |
(4)反映问题的调查信息。主要用于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目的在于揭示问题、反映情况。如《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师资力量亟待加强》,通过大量的事实,归纳出制约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种因素:一是教师管理体制不理顺,师资调整困难。二是乡镇对接收师范类毕业生设置种种限制,师资补充困难。三是待遇偏低,师资流失严重。最后提出了几条解决问题的办法。
7 j6 ^2 p V# Z: F6 i7 Q9 [* x1 b, x4 S) I) b) C0 f) I+ p3 Y6 k# B
(5)决策建议的调查信息。主要对某项政策或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如吉利区《关于发展化纤后加工产业的调查与思考》,共分三部分:一、我老秘网市发展化纤后加工产业的优势和重点。二、制约发展化纤后加工产业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三、加快发展化纤后加工产业的对策和建议。仅从标题即可看出其调查目的,就是为领导决策和制定政策服务的。
; _% @( B4 y# v$ q+ ^
8 @- |" z. S9 Z- }. l2.按信息内容的概括面可分为专题性调查信息和综合性调查信息。
1 ?; m1 z/ X. ]5 C6 r9 q; C, \) n% F, j* g- I" |
(1)专题性的调查信息。这是针对某个事情或问题撰写的调查信息。这类信息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如《关于老城区商品市场建设情况的调查》。
8 G" v) g f1 _: o; k
0 v1 b! g1 H% Y1 |) O/ B(2)综合性调查信息。就是针对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或某一方面的基本情况,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信息。本文由老秘网推荐,具有全面、系统、深入和篇幅较长的特点。如《加快畜牧业发展 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关于我老秘网市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P8 ~$ y" {& U0 r$ T; ^; n6 P
" R# g1 q# O8 x. _" }+ P(二)要掌握调研信息的结构
! h0 f8 n+ |; @. x. K$ d/ Y; i8 ^, n; S0 P2 U7 q5 s3 x
从结构上看,调研信息一般包括标题、正文、结尾等三个部分。
. P1 `; _8 j3 [
. E2 b7 K* Y0 b# Z
1.标题
0 U1 T" {, P. W6 b+ [8 c8 @. n1 A
调研信息的标题就是调研信息的眉目。一个好的标题,往往就是对调研信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示。这对于处于百忙之中的各级领导同志来讲尤为重要。领导同志每天要看的文件、材料比较多,一篇调研信息的标题如果很醒目,往往能引起领导同志的重视而细看其内容。
8 r6 J5 d" P6 Q1 s. ?
( A# @# i- F; d9 l4 U1 A. Y2 K
标题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单标题,一种是双标题。
* a* P( x! y* N9 H& e8 M. \1 X* D
% M0 B' { u: p; Q% ~单标题就是指只有一行的标题,通过这一行的标题就可以把被调查单位和调查内容明确而具体的表现出来,比如《河南省整顿后进村初见成效》、《对当前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的调查》等。
3 e$ y& Y8 H( z5 S
5 a# X7 H- b- ]双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正标题揭示中心,付标题表明调查事项和范围。如,《民间投资唱大戏——孟津县会盟镇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7 V: S1 U0 l" X. q4 ` n
! N* U# C7 Z2 S就形式而言,标题通常又可以分为三种:
9 k% F: @5 Y* s- P
- y8 g9 F$ @5 p& z( o8 N$ t# p(1)“直叙式”的标题,即反映调查意向或调查项目、或是地点的标题。这种标题简明、客观,一般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标题。例如,《关于XX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调研报告》。
, t- \* d+ k, d$ `4 w. G5 V
3 z; C3 a3 f7 P N( }7 o, [. ?
(2)“表明观点式”的标题,直接阐明作者的观点、看法,或对事物进行判断,评价。例如,《XX问题亟待解决》等。
7 j; {! d( d9 Z( P
5 Q2 R% A0 M) F$ A! [(3)“提出问题式”的标题,即以设问、反问等形式,突出问题的焦点和尖锐性,吸引读者,促使读者思考。例如,《XX问题说明了什么?》等。
! C [, o, D. b2 I4 g' N, G! d5 Q. s/ S4 m, O& Y! _
2.主体
+ @, B3 Z* H* y1 o0 a. [& v( K
; x* I1 C0 F7 M* {# T% W+ |
主体一般分三部分:一是基本情况,二是存在问题,三是对策建议。
# S7 e x p' H `: z# V0 i& s8 _% l! b* u$ K/ b
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要说得细一些,但也不能把调查来的东西全写上去,筛选标准就是与后面的分析、观点等是否有联系,没有联系的就不要写上。有很多调研信息,根据需要,有主要特点这一部分,实际是基本情况的特点,这部分可以放在基本情况中,也可以单写。如果特点单写,基本情况部分就可以简单写。
/ [7 s' h) n3 t. @/ t" _4 v; C$ b9 v8 {; N3 U6 Q* r1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