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曲按】几天前,大漠老师为我留言:“你有了这样多的工作磨砺,一定有许多是我所不能及的。说不定,哪天真的会约你给我的学生讲一课呢。今后有余暇,就准备点儿吧,平时留意梳理一些。这就算我正式预约了!”我觉得没有给大学生上课的水平,又怕辜负了老师的好意,就趁着假期里稍有些空闲,写些字,算是交老师的差,也和师弟师妹们交流。( g6 l' h0 B2 c- s4 {9 e0 i
) R/ V: e: p% |/ ^# _/ l* A
5 p! F& X s1 s
; k* q( r7 J6 N9 M9 c P 让写作成为我们成功的“利器”
1 T; T8 c$ K- D3 n. ~$ A5 u1 _$ n
——写给师弟师妹们- }, R O9 E9 e$ n, n w7 q
' Z* e% p9 x# V- M1 A, d7 h4 f
" |4 G+ s$ b+ [; B. B$ C ^: ?6 Z$ t; m# ^" \
我是1996年9月踏入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临沂师范学院前身的大门,1998年6月毕业离校的。毕业十个年头,先后干过乡村教师、乡镇宣传报道员、党委秘书、宣传干事、新闻记者、局办公室副主任、政府办秘书,转战于农村城市,周旋于台前幕后,是一个挺能折腾的“主儿”。无论走到哪里,始终都没有离开文字,始终都是文字这个“利器”成就了我。) r* e+ V A7 u5 ]( P7 e [
6 X2 L+ M( ?)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毕业后要面对的还是就业。就业考试,离不开写作,而进了单位,想在平凡的工作中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写作更是一个“利器”。所以,利用好宝贵的大学时光,把这个“利器”磨得更锋利些,还是极有必要的。下面,我想说几点:
8 j; n" L0 Z F/ w% P! v/ e; N2 }7 d* z9 ~2 q( D& {
一、有这个“利器”的人极度匮乏
2 o' a) u- }# J, D! u- ~ I2 \0 F6 O+ P5 t, }
写材料并不是大不了的事。可是,工作中真要找几个时却非常难。10年里,我走了5个单位。这些单位都100多人,学历既有高小文化也有本科研究生,但是,能够真正拿起笔写作的人凤毛麟角。为了工作需要,有些单位到处借人,甚至到社会上招临时工。很多熟识的部门单位领导让我给推荐文秘人员。这其中,就有宣传部和组织部等大家非常羡慕的好单位。但是举目四顾,掂量来掂量去,真的很难找到一个很出色的。我离开广电局后,宣传部里的一把手找我谈话,要我再回到宣传战线,苦口婆心地给我谈了1个小时。一个区里那么大的领导,找一个普通工作人员谈话,只为让我留下来。由此可见,找一个能够写点东西的人是多么难!
. P) ~) p7 I, u7 k
. G! W1 w" @# K7 j: [ 写作水平无关乎学历。学历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见过市里一个局为副市长准备的讲话。我称之为“第一眼材夜思”。据局领导介绍,此讲话出自一个某名牌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之手。**草略了一眼。感觉不错,条理清晰,一二三,大标题也是那么回事,是个“材夜思”。可我再细看时却发现是个“伪材夜思”,疤瘌、麻子都出来了。小标题说是什么什么,论述起来却东拉西扯,乱七八糟,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有些地方,甚至句子都是病句。2 s2 ]7 X6 L, I8 o# V! y& t, N
4 ?" v0 U6 x7 I+ b. A 干记者时,很多本科学历的同事,写起有些难度的稿子来,也是找不着北。有时参加领导活动,领导没有讲话稿,即席发挥的,有时甚至并没有说什么。回来写稿的时候,写到领导讲话时,就要提炼升华。可是有些记者缺乏这方面的能力,编出来的话,一看不是领导说的,而是中学生说的。
2 x" c9 X! Q, i$ `
/ U1 i3 O: i& m 这种情况一点也不稀奇。我见过很多高学历者,也听说过很多高学历者闹出的笑话。这种高学历、低能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比较普遍。' _1 i0 k, U. s$ d; H9 I7 H: c
1 a" b' Q( L5 W 相反,很多学历一般者却写得一手好材料。我的同事不少是中专学历,写得就相当不错。还有一些为主要领导拿大材料的秘书,只是打字员出身。
& `. l/ F x! h
i- v, ]9 ] J 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种局面,我觉得有如下原因:
2 ` g' d( _# z! s6 D. H
9 M( X9 y3 `/ \0 u3 A 社会浮躁的大环境所致。一些人一旦到了某个单位安营扎寨,就逐渐丧失了进取之心,“混”的意识比较强。看见很多同事,都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就没有心思坐冷板凳,也跟着浮躁起来。" ?% W/ @8 i$ H' p; d# D
' [& W- X$ ~' _) a9 i
享乐主义抬头。和许多领导、同事、朋友聊天,大家都有这么个感觉,就是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抬头,敬业精神,吃苦品质缺乏。一有工作,先要考虑自己的事,是不是有个约会要赴,是不是还有一场球赛要看,是不是这两天有些累需要歇息?吃苦与享受的辨证关系似乎都懂,却不愿意付诸于行动。
6 {8 n J* ~4 a' }' i; S' i
. h* z5 g/ e3 D 继续学习意识淡化。有些人有一定的写作基础,可就是上不了一个档次,上不了一个境界。不懂就不懂了,从来不想着去弄懂,不想着去当个专家。+ g8 b+ S5 k2 k& L( P' B0 B
# t" r" u. x6 C- {6 ]为“关系”所迷。到了社会,“关系”两个字绕不开。常听说,谁谁有关系,谁谁有背景。好像只要有了关系,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好百好。没有关系,就一片暗淡,四顾茫茫,举步维艰。于是,有关系的,不再想干写作这样的苦差事,没有关系的,觉得写了也是白为别人做嫁衣,不再奋斗。! l6 F' q: Q% }1 {4 M' H2 L. P
+ B$ t* k" K! Q4 {
通过我的分析,有志于做这项工作的师弟师妹们,大可以放心。只要你端正人生态度,别走进思想认识误区,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让“器”“利”起来,那么,你的才智一定能够得到发挥,你的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施展,你的人生一定能够亮起来,你的前途一定能够辉煌起来。( l: n" x: w- C: Y1 ^
3 O. \: N* N% \- d7 X 二、我的“利器”是这样磨出来的/ Y$ B) o* k; y
- J8 [" G! e) ]. s0 ^
公文写作,需要一个文字功底。我的那点文字功底,是“坐”出来的,是读出来的,是写出来的。在过去的岁月里,在学习工作的空闲,我的爱好是信手涂鸦。有时是感情需要,有时是为了记录下自以为很了不起的人生琐事和感悟,有时就是为了练笔。写一写散文、随笔,再写公文,笔就会流畅润泽许多。虽然在文学方面毫无建树,但是文学却给我提供了一个公文写作的基础。我想,很多的师弟师妹们上文学课,是出于爱好,没有几个想终生作为事业来经营,想当文学家吧。如果上了文学课,提高了文字水平和文学素养,为以后干写别的文字提供一个基础,那就够了。想想自己还能写两个字,主要得益于“两记一信”:/ W9 y" d, @* V: S: e
0 i+ m* {! v8 a/ `0 k( K
记日记。我觉得写日记,一个是贵在坚持。只要是有空儿,我总是要记一些。我写日记,坚持了十五六年了。纸质的有一摞。不过最初记得根本就不像个样子。从2004年买了电脑后,就开始习惯着在电脑里写。一个月记一两万字也是有的。好几个月不记也是有的。有时候事情多,就记周记。当记者那两年,一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当时我说,通过看市区两级我采访的新闻,就能排出我的工作表,知道我的行踪。这种情况下,日记就没有时间写了。然而比较欣慰的是,那时候每天都要写好新闻稿,始终没离开写字。现在如果不记,心里老觉得有个牵挂,有个事儿。一个是又快又好。现在讲科学发展,要“又好又快”,我觉得写日记还是要“又快又好”。又快,就是不要管老师们讲得这法、那法,不要怕文字丑陋,先把想记的事记下来,然后再揣摩怎么去修改,去完善。当然,也不能篇篇都好。我觉得对日记不要要求太高,记流水帐也可以,但也不能老是记流水账,那样对于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显然不利。有空的时候,还是要记得更艺术些,在不违背生活事实的情况下可以当小说来写、当文章来做。我感觉这样对自己提高很快。
: r0 f1 `: v3 H4 x3 ]3 Q
7 Q! u0 J4 K/ y( `4 R- B0 `% `: V 写札记。当老师那两年,我让学生必备两个笔记本,一个写日记,一个写阅文札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过很多好东西,不去随手记下来,当时脑子热一阵,然后就到了爪哇国。记下来,随手翻翻,温故知新,受益很多。我看见很多人读东西很多,也很快,和他聊天,他也很渊博,可是要写作了,却写不出。我觉得是没有用好“精读”这个法宝,没有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精读,记札记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我读书很慢(也是笨,反应慢),遇到好的作品,读完一遍还要来一遍。然后记下一些句子,或者写一点感想。有时,看过一个长一些的小说,我就写梗概。这个很锻炼人。我干宣传后,便将优秀的新闻稿件剪切下来,贴到我的札记本上,丰富了札记内容。我的札记本到现在也有好几本了吧。
- F) \+ n, w; ~8 [( F4 ^; P( g. v' G" Z! [
写书信。如今通讯发达,很少有人写书信了。过去是鸿雁传书,现在是手机传情。上大学有很多自由时间,我会用来写信,到了寒暑假,我会写更多的信,而且很多都是长信。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什么都写。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之间的信,非常频繁。我寄一二十页,他们也邮来一二十页。很多时候要超重,只好加贴邮票。那时,可为邮政事业做了微薄的贡献。一来二去,大家的写作水平、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 [+ w0 Y# I; y- ~
. H- s7 z( ]6 b+ l 个人有个人的法儿。我的都是笨法子。聪明的法子学不来,只好如此了。 ?' H$ ? V( G* t5 v4 x4 K
% }8 d& ~' }" T" i+ Q9 U4 | 三、我认为“利器”应该是这样的# A- A( o7 ]7 ^7 K, g: r: ^, m
8 W+ A7 }( z3 q& k+ D 一份好的公文材料,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我个人认为要具备以下几点:* Q; w; [# s2 ]% j$ }* U+ ]! H
# s3 R$ {, U3 [6 L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