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如何使用干部推动改革发展?最近一位地方领导同志提出:要重用那些政治上强、能够驾驭全局、敢抓敢管的“狮子型”干部。这一形象的提法引人深思,因为现实中“狮子型”的干部能干事、能成事,却往往“一将难求”。
X( L" k+ k, X7 a- s. u1 j, z( m5 ]! K( C
长期以来,人们提倡“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黄牛”式干部。此类干部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甘于奉献、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是干部队伍的主流和基本力量。但是,在改革浪潮里中流击水,特别是在一些问题较多、矛盾突出的地方,既需要“老黄牛”式干部的“韧劲”,也需要“狮子型”干部敢想敢干的“闯劲”。9 A# U' i, ~- y; Y# e" S
2 q. o9 Q2 G3 |% ]) D# m9 j# i
“狮子型”干部们“虽是搏兔,亦全其力”,个性鲜明,不畏阻力;为人正直,敢抓敢管。他们不同于大多数岗位需要的“循吏”,更多是驾驭全局、破题改革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主政一方的党政“一把手”,更需要这种“狮子型”干部独当一面,凭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厘清千头万绪的改革任务,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 E0 Y( Q' G. C# W: f1 d0 e. q
“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干部使用上既不应该也不可能搞千人一面,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擅长改革攻坚的“狮子型”干部本应委以重任,但实际中却可能得罪人,在推荐选拔干部时也可能得票不高。这是因为,在有的地方,个性鲜明、说话直接者,可能“不会做人”;做事有魄力,雷厉风行者,可能“不够灵活”。相反,一些善于推诿塞责、文过饰非的“鸵鸟型”干部,好大喜功、自吹自擂的“孔雀型”干部,“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病猫型”干部,却通过包装、化装、伪装,成功“上位”。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要求组织部门知人善任,莫让“狮子”如“千里马”一般,“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M/ C* x {* }2 C+ b+ j
' p8 b( H( C5 l3 Q# x
“知人之法,在于责实”,鉴别、培养“狮子型”干部,不光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实绩才是最终的试金石。“狮子型”干部最大的优势是“有才”,最大的特点是“能干”。唯其有才,更不能放松对德的要求;唯其能干,更应该严格地监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小过不惩,必为大患”,只有把德放在首位,让监督实起来、硬起来,才能使干部干成事的同时不出事。6 s2 `# }5 @; T
1 K1 S" U( @+ D* S9 o/ P) [
“狮子统帅的绵羊部队,能够打败绵羊统帅的狮子部队。”拿破仑的名言强调了“一把手”的统率力、决断力对于队伍战斗力的决定性作用。列宁也说,“要研究人,要寻找能干的干部。”释放改革这个中国最大的红利,除了继续提倡“老黄牛”精神外,迫切需要把“庸吏”果断调整下去,把一大批有魄力、敢创新的“狮子型”干部坚决充实上来。(韩文君
7 s3 n4 g) y/ W; ?! U6 k9 \: P8 P5 s% E9 O5 ?+ O: R8 S
)' [& w4 E' ?8 a0 q; J( `6 ^% g
; d5 i5 D& k( F8 a" q0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