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领导秘书,联系工作离不开打电话、发短信。在担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重庆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重庆市委原主委卢晓钟同志秘书的6年时间里,我在打电话、发短信联系工作时碰过几次壁。这里,提供几则亲历的事例,希望其经验教训对大家有所裨益。
8 _; r% j, ]% Y/ L; ]3 k9 Y1 L
; o+ E9 s- S( o, l
?' s4 M& ~ x# h
1 R% R2 C: `" ~6 x( J; z& N2 Q
@6 n& h. |# _1 W( l9 O
j+ J, h3 J: a9 R: z
, H1 g. [$ o0 b' e
6 o: S7 b0 O% ~( [
2012年12月10日,市外侨办的两位领导到主任办公室汇报一项重要的外事接待安排。其中提到,外宾即将到重庆,相关的陪同人员还没有最终确定,希望尽快予以安排。主任当即让我与相关领导联系。因我对市外侨办的领导比较熟悉,所以自认为在主任办公室打电话无所谓。根据提供的名单,我一口气将电话打完,确定参加人员后即向主任报告。本以为主任会表扬我办事效率高,结果,市外侨办的领导走后,主任委婉地说:“小罗,你就是一个急性子,我又没说让你就在这儿打电话。 我们正在商量具体事情,这个时候你在这里打电话,一方面影响我们谈工作,另一方面对他人也不够尊重, 以后千万要注意。”
% O) A" d p) r8 K: O
% Q* D7 b+ ~- \
9 ?1 k, r/ c% k1 j9 a3 {1 e6 l+ P3 z
% Z$ a$ P G: T 主任顺便还提到了另外一件事:“小罗,估计你平时也不太注意,上次我们出去调研,你在车上打电话联系工作,全车的人都能够听到你说的内容,以后打电话声音小一点。 ”这一连两个提醒让我惊讶、羞愧,反思良久,不分场合打电话这个毛病,若主任不提醒,自己竟然毫无察觉。
; C8 @1 s# B1 m# y$ O! c; _" E+ N6 X
f6 a2 A; P! ?& y
8 [+ W" n6 V0 `/ Z- g0 M% z
' \+ k2 `1 d7 a8 z& }2 w 3 g9 Z7 E/ ^6 j, M4 o% t% f5 _2 J
- f9 ]5 {; x( h5 j4 G' a- |
1 l1 m6 i; @; }0 [
9 v6 \! q/ [0 S- @$ g
2008年9月的一天,主任让我联系外省一位即将来重庆考察的领导,确定具体行程安排。拿到该领导手机号码后,二话不说,直接打过去。电话的另一端提示:“该用户正在通话中,请不要挂机。”我很听话,没有挂机,自认为联系的是急事,只想尽快确定相关事宜以便给主任汇报。听到对方一直在通话,便着急地挂机继续反复拨打。电话终于接通了,传来对方的质问:“你是哪一位,我正在和别人通话,你为什么还反复拨打?”我连忙说:“您好,我是罗高利,主任让我与您联系……”话还没有说完,这位领导就把电话挂了。我心里纳闷,怎么这么不懂礼貌,好不容易接通电话,话还没说完就挂掉了。电话再次拨通后对方不客气地说:“哪个主任叫你联系我,我不认识你。”
j- |7 _' J w k! Q; c* u
3 ^1 O4 f" L, D% L. r
; x0 H6 E' {. G) _# k m
4 q7 s# ?- o K
我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是多么草率和不懂规矩。首先,该领导正在通话,就不应该反复拨打, 影响他人。其次,电话接通后起码要先自我介绍: “××领导,您好,不好意思打扰您。我是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卢晓钟副主任的秘书罗高利,主任让我与您联系,确定您来重庆的具体安排,不知道您是否方便接电话。”相信这么一说,对方肯定不会没听完我说的话就直接把电话挂掉。再次,尽管对方认识主任,但不知道我是主任的秘书,冒昧地说“我是罗高利,主任让我与你联系”,谁知道主任是谁?又有谁知道罗高利是谁?就算一时打不通电话,也可以先给对方发条短信, 如,“××领导,您好!我是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晓钟的秘书罗高利,主任安排我与您联系,确定您来重庆的具体安排,以便做好相关服务工作,您看何时方便我给您去一个电话。”相信,短信发出后,对方看到时肯定会回电,即使不方便回电话也会回复短信。
- r0 T: k1 [$ t( b2 I% W0 F% Z: {
* D0 z. ]2 m, i* O
0 t# r) v0 x5 E, I0 k0 X) m: y
1 C: f) H4 [7 Q7 z+ J* N
+ e. F& E' ^! m$ L* B# y, Y% V
$ t E- @# ]7 L7 M" a. S: V! M9 z/ Z
6 I3 b5 `: \0 n( c! d
8 r/ w# E3 a d9 c% z 2008年7月15日,主任正在外面开会。这时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秘书处小秦电话通知我:“罗秘书,市委将于今晚7:30在大田湾旁边的体育馆举行一个重要活动,请主任参加,无特殊原因不得请假。书面通知,请方便的时候来秘书处领取。”我顺便问了一句,是否有着装要求,小秦告知请着浅色短袖衬衫。等主任参加的会议一结束,我将晚上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参会人员范围和着装要求报告主任。回到办公室后,便到秘书处小秦那里领取活动的书面通知。随后,又将活动相关情况编辑成一条短信发给主任:“主任,您好,活动于今晚7:30在体育馆举行,我们6:30从您家里出发,请着浅色衬衫。”短信编好后,我粗略一看没有问题。等短信发送成功后,我才一下反应过来应该是“着浅色短袖衬衫”,忘加“短袖”二字。
7 F J5 A, V4 U) {- t6 @0 g
2 r7 M3 Q0 U+ o2 h( [- _" _
' G/ G3 ]3 A# z+ A9 E9 R7 ?: `
怎么办? 我怀着侥幸心理,想当然认为天气炎热,主任肯定会穿短袖。没想到,主任从家里出来的时候穿的竟是长袖衬衫。 由于当时担心路上堵车,请主任回去换衣服可能会迟到,所以,提醒主任换短袖衬衫的话刚到嘴边就被我咽到了肚子里。在车上我坐立不安,只能希望有其他的市领导也穿长袖。结果到活动现场一看,市领导中只有主任一人穿长袖。主任察觉后,什么也没说,只将长袖挽了起来。事后,主任并没有批评我,但我内心却为此深深自责。
4 \$ }: @3 ~( M7 _
( o& f' d4 T7 P9 a: w9 _
5 U- x+ H; X) q. C7 a6 z& G
) W- F0 E/ t/ W 4 [$ u- F, ^/ f5 i+ u( ]4 N5 t
`: Q$ k+ X- H# J8 t/ F" U7 P( e- _
% T' E- k7 f3 {6 L4 y* y# y
0 v' k( w: K9 w9 K' g+ P
3 G' Q: B! i. F: O
8 S8 o/ p) D9 u2 G3 E' f+ i
( r: R. w' S% { V; I; u+ i
电话、短信在联系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尽管方便简单,但稍不注意就会出错,甚至影响工作的开展。打好电话、发好短信不仅是一个人责任心的体现,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因此,在打电话、发短信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细心、细心、再细心,学会尊重他人、换位思考,避免“打”和“被打”不愉快的电话,“发”和“被发”不愉快的短信。
1 }& ^ P. X7 s6 X6 E
(作者:罗高利,现任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宣文部副主任)
本文来源为 《秘书工作》杂志及微信号“秘书工作”(mishugong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