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0月21日电(柳洪杰) 当地时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强调中英要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支持和友谊,推动两国合作再上新台阶。演讲中,习近平旁征博引,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现在请和CD君一起盘点习近平提到的中英文化典故。 i* f' r2 d3 ?6 k% t. h
: ~3 j) b1 J' l x5 K V+ {! \6 {* x) q% |, i
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O: M2 U8 M2 F# U+ w+ f
; C, M: L/ B! z' u7 g4 h0 s! B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k2 K) S U0 {* P5 v# O1 ~5 x1 W0 v0 k2 f
释义:祖先早就传下训诫,人民是用来亲近的,不能轻视与低看;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 P/ M6 |8 b2 W8 b. w+ `
, Y% @2 V# S. j! W大禹之孙太康,因为没有德行,长期在外田猎不归,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侵占了国都。他的母亲和五个弟弟被赶到洛河边,追述大禹的告诫而作《五子之歌》,表达怨恨与哀悔。
( F0 g: f/ J- S, x: t% {
7 x- b+ x0 X& P5 R9 U远古“失国”的叹息,表现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历数中国的王朝更迭可以看出,政治不廉洁、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往往是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颠扑不破的历史真理。为政者更应认识到这一点,敬畏民众、敬畏民众赋予的权力。+ ]4 {' B$ @0 H! k: `
7 w3 u, L$ j: \) Y% S& \
% j; L1 b) ?3 M4 F R! o2 ~) E. @. H
典出:莎士比亚《暴风雨》第二幕第一场2 I# K/ e' o! N1 S7 I. v
' L/ i0 k8 Q' R6 @1 l L8 y原文:Whereof what's past is prologue, what to come
# Z8 A9 |/ \1 W& W5 }9 T% j$ Q) \2 d+ V4 i8 c; }6 i$ n6 H
In yours and my discharge.3 d6 H' C% z0 G! s8 B1 a* ^
9 h) E. {3 n9 P6 S8 r1 S7 B释义:以往的一切都只是个开场的引子,以后的正文该由我们来干一番。。6 v6 f4 w8 I# V9 t6 U% ?
! }; f+ |" ]2 ]: y《暴风雨》写于1611年,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传奇剧”,被文学评论家认为是莎士比亚“诗的遗嘱”。
/ E& {, T% a3 D
2 h' F/ a) z9 z' p《暴风雨》描写了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被弟弟安东尼奥夺去爵位,带着女儿米兰达和魔术书流亡到一座荒岛,在那里调遣精灵,呼风唤雨。# R; u/ y% D8 U: T+ i0 `1 C
9 v$ U0 D J" x1 f# i- G作品集中表现他晚期对人类未来的设想,因此被人称为莎士比亚的“诗的遗嘱”。尽管这部作品具有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它对现实中存在的罪恶仍然有所揭露,特别是对于统治集团内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现象进行了一定的批判。作品对于人类的未来,对于人类理性和智慧的力量的描写,说明莎士比亚又坚定了自己对于人文主义理想的信念。0 H% _4 I9 T; o0 w
" S [4 A6 a5 L# ]% R: \
0 r! ?5 |$ z+ x5 U1 r典出:《韩非子·有度》
* n F7 O- }# _ f4 ]3 [
+ b" d2 o s- E8 p5 h0 B7 U原文: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故有荆庄、齐桓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釐则燕、魏可以强。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2 z% Z4 C* X b, n1 o
- {5 Y4 V5 z% C p: F& ?8 r @% w释义:韩非是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有度”,就是有法度。韩非把“奉法”作为治乱兴亡的关键,提出“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意思是说,国家不会永远富强,也不会长久贫弱。执行法令的人坚决,国家就会富强;执行法令的人软弱,国家就会贫弱。' ~5 \9 ], w5 r) o" g8 {/ A
0 }$ m0 R# b0 m
韩非认为,法度不论哪个国家都有,关键是掌握法度的人能否秉公执法。他以荆庄王(楚庄王)、齐桓公、燕襄王、魏安釐王为例,说明谁真正掌握住法度,谁就能强大。在这里,韩非把“依法治理”看得高于一切。的确,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历了数百年的动荡和混乱,不依靠法治,任何国家都无法存续下去。周朝传下来的淳厚民风民俗,被膨胀的、畸形发展的私有制冲得一塌糊涂,失去行为规范的人们只顾眼前利益而不知路在何方。所以韩非认为,只有以法治国,用法度来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
; x5 ?# ]0 X$ H4 P8 t+ a' L
- X; S6 T, u' e0 Z7 n. Y# M1 u% A7 J6 s1 }
典出:曹操《短歌行》
0 U+ ^1 @/ x5 ~- D/ ^9 f( l F8 v2 K2 b3 E. o+ D) U0 Y
原文:山不厌高,水(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 g- y1 a. N1 U+ V6 B3 W8 u W% A- v1 D1 x; Q3 r
释义: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k5 q3 i0 D; C$ z6 d
4 X7 o. t) z( p8 }另,“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9 k7 g4 e9 X/ Y+ K; E5 t5 e" i. f7 E! F( V: m. D" T! g
; d: b. G& C. ?8 P4 f6 J典出:培根《随笔集》4 @ x7 G& `7 z
4 J/ g" C9 Q1 Z! M原文:The wise create more opportunities than he got the chance to.
9 x0 k5 i4 O8 t, ~
. F3 w8 n7 q8 y0 |- C7 G5 C& f释义:智者创造的机会比他得到的机会要多。. I/ m# y2 ]+ i2 v4 l# m3 W4 N3 M
/ u) K) K. L" Q' _0 X! C) M; c
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他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中被尊称为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崇尚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他同时也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提出过许多思想。
) U% z+ W7 @5 o1 d; p3 b
% a" k/ x4 e3 n S" L, U5 [《随笔集》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同年入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的推荐书目。
# a$ ?- X- ^# T& n* ?+ B J" V
8 F5 Y3 f: g" x# M; [
4 z1 g8 o: w/ v典出:《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
3 D3 r/ K0 _: `1 Z+ }6 v6 D( E% U' Z! |! B# J3 |
原文: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4 f: h* y. q/ W
8 D0 e: X! ]1 Y2 g释义: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0 w" h% B' L9 ~, N
% q; D( R! ^% v1 q9 q3 Z3 ]. E公元前203年,汉将韩信灭了齐国,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的谋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势后认为韩信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劝他不要跟随刘邦而自立为王,可以与楚汉三分天下,认为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韩信没有采纳蒯通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