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一)
: g/ j% ~" S: r2 \& V) }( ^' Z! r+ O0 H7 ]% D- C
-----清水拂心在文稿评改演播室QQ群的讲稿
2 o7 @: [ G6 {+ w% T
' @7 F+ I0 _- k各位老秘网朋友好,我是清水拂心。今天,主要围绕《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交流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感想。这是一个系列交流,今天作第一次交流。
. u; [. T# i& g
6 A' _" b( @2 q. d0 u! y4 P% F作为一个公文写作者,随着写作之路的渐行渐远,越来越感觉到方法论的重要性。特别是从单纯模仿、一味借鉴的阶段向思路创新、思维开创阶段转变的时候(这个过程,我理解为公文写作入门到入室的过程),一般公文写作者往往越有一种瓶颈困惑:即怎么实现思维的转折性突破,怎么养成自己的逻辑思维习惯,从而脱离模仿、借鉴的思维惯性,真正做到“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做到“一见到主题,即知道从何入手去思考,从哪些方面去谋篇布局”。就我个人实践而言,破解这种瓶颈困惑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学哲学、用哲学。这里的“哲学”是狭义范围的哲学,专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其中的唯物辩证法。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的方法论,能够帮助我们养成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的习惯,帮助我们实现思维的大开创。所谓“哲学通,一通百通”。确实如此,掌握了哲学所蕴含的方法论,便可用以审视、谋划、指导、推进任何一项工作。
8 Q! R, ^. K9 I2 @& e8 ^7 D3 M9 V0 \+ Q" b5 W# M
基于上述认识,我开始深入、系统、比较地去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里,将自己学哲学用哲学的粗浅感受,与大家交流,欢迎批评指正。
, S" X# k/ t& u' O5 o8 @8 S* q; [5 t V7 ?% p& \' t
1、由“逻辑起点”说开来
! |. n$ A0 [" c3 y5 I
. e5 z% Y8 ?8 \6 `& q; Y4 X* Q
上级部门对口科室的领导是一位材料高手,好几次跟他搞课题研究,每次都有收获。他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研究分析任何事物,都要讲究逻辑起点”。我们每次研究课题,撰写调研报告、经验文章等材料,都是站在逻辑起点的角度来着手的,往往成文后的材料站位很高、思路严谨,既有深度又很实在。
6 }- p9 e0 z! m% {
" L3 D4 e8 p$ S7 L2 L! b* ]8 W当时第一次听说过“逻辑起点”这个词,还不知道其内涵。后来百度了下,明白了逻辑起点是指“研究对象(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学说、流派)中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构成研究对象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是指“一系列概念群的最初的论证点或起点”。同时,百度对“逻辑起点”这个词进行了延伸注释:逻辑起点是一个理论的起始范畴,往往以起始概念的形式来表现。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其一、有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质之规定;其二,此逻辑起点是构成该理论的研究对象之基本单位;其三、其内涵贯穿于理论发展全过程;其四、其范畴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3 e9 ?2 _" {$ c. Z2 x4 r9 U5 y- ]+ \
2 I( P! B9 \5 h% T& W按我理解,所谓“逻辑起点”,应该就是最本质、最原始的要素,最根本、最平实的问题。我们在实际公文写作过程中,经常要围绕某一事物或揭本质、或提要求、或思对策等等,都要立足“逻辑起点”来构思运作、谋篇布局。一些公文高手,写起文章来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思维缜密、天衣无缝,达到“多加一字多余、减去一字不可”的境界。究其缘由,还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从逻辑起点方面来思考问题、撰写文章,往往严谨严实,让人无可挑剔。最近,在研究习近平讲话的文风,认真比较阅读了《习近平党校十九讲》里的文章,觉得他文章的逻辑性很严密。不管阐述什么工作,都是围绕这个工作涉及到的基本要素,来逐次展开,抓根本、不雕琢,顺其文章思维读下来、想进去,真是一种思维的锤炼、思维的享受。
( M8 }: I, q* L/ w8 ?" E# i- H0 |7 x1 ?0 R
2、从“逻辑起点”到“马克思主义哲学”
, `. L/ q# p* r% y$ M9 [. r
o/ K0 \; x$ y' e# t之所以从“逻辑起点”谈起,一方面,“逻辑起点”与公文写作有关,兴许对大家有一点启发;另一方面,主要是认为逻辑起点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有其相通之处,即都是着眼根本、研究规律的。哲学是研究聪明的学问,是人生的金钥匙,思维的原动力。由此,我想到一个词,哲学就是规律之学。当然哲学派别很多,中西方的、古今的,这是一个浩瀚工程,我无力一一研究。这里,主要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哲学。
' W3 d5 k' O; V! U; }, s
. O# i) V. s) j# K- N& B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以及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
. N* q7 `4 E, E& W0 R; W9 d' |
( [$ Y& V( W+ Q: t T( }2 Z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主要是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论思想。
5 o7 K& N @3 C4 x
1 j: E2 k2 {) R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辩证唯物论。也叫现代唯物主义。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强调“要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坚持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要把握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唯物辩证法。也叫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阐述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等观点,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联系观强调“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具有客观性,要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要把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具有系统性,要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发展观强调“事物是永恒发展的,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具有前进性和曲折性,要把握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发展具有渐进性和飞跃性,要把握发展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重视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飞跃”。矛盾观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分析、解决矛盾,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要树立辩证否定观,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三是认识论。也叫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含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以及认识发展过程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等三大规律,正确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强调“要把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四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也叫历史唯物主义。围绕着社会和人两个主题,系统阐述了人生观、价值观、群众史观。【强调“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过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念、践行群众路线”、“价值评价是人的活动的重要内容”。】
: D0 s D9 \, G: w
4 {+ J3 t. I1 o3 w+ b8 q# d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分类,还有一种分法。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包含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二是历史唯物主义。
8 R7 \# ~1 f) k' r& W
& @! f4 C, L8 J8 l5 W$ @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诸多内容,我同样无力一一研究。这里,主要站在锤炼公文写作思路的角度,来谈一谈唯物辩证法,即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一工具,来提升我们公文写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如何运用联系、发展、矛盾的思维,来进行公文构思、谋篇布局、梳理层次等等。说到这里,又想到一个词,哲学是工具之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这一工具,对我们的公文写作应该大有裨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能够提高我们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统一)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不光利于公文写作,更有利于为政谋事。
, P' N* Z. w u6 b7 l& |* j
( ]9 R: g+ W) G1 u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 T; P$ ~' M5 W/ u& N. l# u% F- F& {8 h; L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唯物辩证法指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概括来说,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主要是三种观点,即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 h6 }1 P% s5 S/ o3 y% V1 B' K% l
6 ]7 a7 d0 e$ [& l- s$ X2 n7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源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两位哲学家的理论。黑格尔指出:世界历史的进程由心灵“正、反、合”的“对反、重复、超越”原则支配,这是辩证法。费尔巴哈提出:“唯物质才是真实”的世界观,这是唯物主义。马克思结合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学说而创造出“唯物辩证法”。
0 u! R3 M: p* S# R1 H
8 z( F. N. E* y; U0 z5 Z唯物辩证法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唯物辩证法指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概括来说,就是联系与发展。
( s3 L+ ]/ w" D+ C* S/ _* s+ o* W# I0 @: D
4、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 X3 f) u1 S( x+ J5 @. A, v. n8 y( G. ?
o) ^! {, h0 G& Y+ I2 Q; j1 M; d" f; K
; Z ?, {9 a6 k) u& F B" v《系列一》就讲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希望通过《系列一》,让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有个大概的了解,并认识到唯物辩证法在公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后面,将围绕公文写作中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具体技巧和实例,与大家进行交流,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
* p6 h2 d7 R( D! e T6 j# Q; N
5 D$ ]. s! M5 R& o# C! Z3 }" b